理解框架共振
定义:什么是框架共振?
框架共振 是一种特定类型的 结构共振 当机器自身的结构框架、外壳、机壳或防护罩在其某个位置振动时,就会发生这种情况。 固有频率 这是由于旋转部件的激励引起的。与涉及支撑结构的地基或基座共振不同,机架共振涉及机器本体本身——即包围旋转部件的铸铁或钢结构。.
机架共振在大型、相对轻型外壳的机械设备中很常见,例如风扇、鼓风机、泵和电机。它通常表现为噪音过大、外壳或面板出现可见振动以及高转速。 振动 机架上的读数与实际转子振动不成比例。.
常见的框架共振情况
电机和发电机机架
- 自然频率: 通常为 50-400 Hz,具体取决于尺寸和结构。
- 励磁: 1×(不平衡),2×线路频率(60 Hz 电机为 120 Hz),电磁力
- 症状: 机架振动远大于轴承振动;可听到嗡嗡声或嘶嘶声
- 严重性: 车架上的振动可能比轴承上的振动高 5-10 倍。
风扇和鼓风机外壳
- 自然频率: 典型工业风扇的频率范围为 20-200 Hz
- 励磁: 叶片通过频率 (叶片数×转速)
- 症状: 房屋面板剧烈振动;巨大的空气动力噪音
- 特征: 可能仅在特定速度或流量条件下发生
泵壳
- 自然频率: 根据外壳设计,频率范围为 30-300 Hz
- 励磁: 叶片通过频率,液压脉动
- 症状: 外壳振动、噪音、疲劳裂纹的可能性
- 液力耦合器: 充液式壳体可耦合转子和壳体振动
变速箱壳体
- 齿轮啮合频率激励
- 框架固有频率通常与网格频率重叠
- 共振时特有的响亮齿轮啸叫声
振动特征与检测
特征性症状
- 取决于地点: 车架表面各处的振动差异非常大(通常相差10倍)。
- 轴承与框架: 机架振动 >> 轴承振动(可能高 3-10 倍)
- 频率特定: 仅在共振频率下有效;其他频率正常。
- 速度感应式: 在较窄的速度范围内(共振速度的±10-20%)表现严重
- 视觉运动: 帧运动通常肉眼可见
诊断测试
冲击(碰撞)测试
- 用橡胶锤或带工具的锤子敲击框架。
- 用以下方式测量响应 加速度计
- 从频率响应峰值识别机架固有频率
- 与运行频率(1次、2次、叶片通过等)进行比较
移动加速度计调查
- 在运行过程中测量机架上多个点的振动。
- 创建振动图,显示高低振动区域
- 图案揭示模态形状(弯曲、扭转、面板弯曲)
- 识别波腹(最大运动)和波节(最小运动)
传递函数测量
- 测量轴承振动(输入)与车架振动(输出)之间的一致性
- 特定频率下的高相干性证实了共振现象。
- 传递函数显示放大因子
解决方案和缓解措施
刚度调整
添加结构肋或角撑板
- 提高车架弯曲刚度
- 将固有频率提升至激励范围以上
- 相对经济有效
- 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装
增加材料厚度
- 加厚框架墙或面板
- 显著提高刚度和频率
- 可能需要修改设计并重新铸造/加工。
结构连接和支撑
- 连接框架的相对两侧以防止弯曲。
- 交叉支撑可提高扭转刚度
- 无需内部修改即可从外部添加
质量添加
- 较低的固有频率: 增加质量以降低频率至激励范围以下
- 战略布局: 在波腹位置增加质量,以达到最大效果
- 调谐质量: 精心计算的质量增加以改变特定模式
- 权衡: 重量增加可能并非适用于所有应用。
阻尼处理
约束层阻尼
- 夹在金属层之间的粘弹性材料
- 适用于大面积平面(面板、盖板)
- 将共振峰幅度降低 50-80%
- 有效频率范围为 20-500 Hz
自由层阻尼
- 阻尼材料直接粘合在振动表面上
- 比约束层更简单,但效果较差
- 适用于无障碍功能受限的应用
运营变更
- 变速: 以不会发生共振的速度运行
- 减少强迫: 改善平衡和姿势,以降低刺激幅度
- 流程变更: 改变流量、压力或负载以改变激励频率
设计中的预防
设计原则
- 足够的刚度: 设计框架的固有频率大于最高激励频率的 2 倍
- 质量分布: 避免形成产生低频模式的集中质量
- 加强筋和加固: 从一开始就加入加固结构
- 模态分析: 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有限元分析来预测和优化固有频率
设计验证
- 原型测试及冲击分析
- 首批单元的运行挠度形状测量
- 如果发现共振现象,请在生产前修改设计。
案例
情况: 75马力电机驱动离心风机,噪音和振动过大
- 症状: 电机机架振动频率为 12 毫米/秒;轴承振动频率仅为 2.5 毫米/秒。
- 频率: 120 Hz(60 Hz 电机的线路频率的 2 倍)
- 冲击试验: 测得的框架固有频率为 118 Hz
- 根本原因: 框架在电磁激励频率下谐振
- 解决方案 增加了四个角铁加强筋,将电机底座连接到端盖上。
- 结果: 车架固有频率偏移至 165 Hz,振动频率降至 3.2 mm/s
- 成本: 材料方面,$200 与电机更换方面,$8,000 相比如何?
车架共振是一种常见但常被误诊的振动问题。识别其特征症状(车架振动相对于轴承振动较大、频率特定、位置相关)并应用适当的诊断技术(冲击试验、ODS分析)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,从而以适中的成本显著降低振动。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