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旋转机械的扭转振动
定义:什么是扭转振动?
扭转振动 旋转轴绕其旋转轴线的角往复运动——本质上是一种扭转和解旋运动,其中轴的不同部分在任何给定时刻的旋转速度略有不同。 横向振动 (左右摆动)或 轴向振动 (往复运动),扭转振动不涉及线性位移;相反,轴会经历正负交替的角加速度。.
虽然扭转振动的振幅通常比横向振动小得多,而且往往难以检测,但它会在轴、联轴器和齿轮中产生巨大的交变应力,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疲劳失效,且毫无预警。.
物理机制
扭转振动是如何发生的
扭转振动可以形象地描述如下:
- 想象一下,一根长轴将电机连接到驱动负载。
- 轴的作用就像一个扭转弹簧,在扭转过程中储存和释放能量。
- 当受到变化扭矩的干扰时,轴会发生振荡,其部分旋转速度快于平均速度,部分旋转速度慢于平均速度。
- 如果激励频率与扭转固有频率相匹配,这些振荡就会累积起来。
扭转固有频率
每个轴系都有扭转固有频率,该频率由以下因素决定:
- 轴扭转刚度: 取决于轴的直径、长度和材料剪切模量。
- 系统惯性: 连接旋转部件(电机转子、联轴器、齿轮、负载)的转动惯量
- 多种模式: 复杂系统具有多个扭转固有频率
- 耦合效应: 柔性联轴器增加了扭转柔度,降低了固有频率。
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
1. 往复式发动机的可变扭矩
许多应用程序中最常见的来源:
- 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: 燃烧过程会产生脉动扭矩
- 射击顺序: 产生发动机转速的谐波
- 气缸数: 气缸数量越少,扭矩变化越大
- 共振风险: 发动机运行速度可能与扭转临界速度重合
2.齿轮啮合力
齿轮系统会产生扭转激励:
- 齿轮啮合频率(齿数×转速)产生振荡扭矩
- 牙齿间距误差和轮廓不准确会导致
- 齿轮间隙会导致冲击载荷
- 多级齿轮构成复杂的扭转系统
3. 电机问题
电动机可能会产生扭转扰动:
- 杆通过频率: 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脉动扭矩。
- 转子条断裂: 在滑差频率下产生扭矩脉冲
- 变频驱动器(VFD): PWM开关可以激发扭转模式
- 起始瞬态: 电机启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扭矩波动
4. 工艺负荷变化
驱动设备的可变载荷:
- 压缩机喘振事件
- 泵空化产生扭矩峰值
- 破碎机、磨机和压机中的循环载荷
- 风扇和涡轮机叶片通过力
5. 联轴器和传动系统问题
- 磨损或损坏的联轴器存在间隙或反冲
- 万向节以一定角度运行,产生2倍扭转激励
- 皮带传动打滑和抖动
- 链传动多边形动作
检测和测量挑战
为什么扭转振动难以检测
与横向振动不同,扭转振动带来了独特的测量挑战:
- 无径向位移: 轴承座上的标准加速度计无法检测纯粹的扭转运动。
- 小角振幅: 典型振幅为一度的几分之一。
- 所需专用设备: 需要扭转振动传感器或复杂的分析方法
- 常被忽视的: 未纳入常规振动监测计划
测量方法
1. 应变计
- 以与轴线成 45° 角安装,用于测量剪切应变
- 需要遥测系统来传输来自旋转轴的信号
- 扭转应力的直接测量
- 最准确的方法,但复杂且昂贵。
2. 双探头扭转振动传感器
- 两个光学或磁传感器测量轴上不同位置的转速
- 信号间的相位差表明存在扭转振动
- 非接触式测量
- 可临时安装或永久安装
3. 激光扭转振动计
- 轴角速度变化的光学测量
- 非接触式,无需轴杆预处理
- 价格昂贵但功能强大,可用于故障排除。
4. 间接指标
- 电机电流特征分析(MCSA)可以揭示扭转问题。
- 联轴器和齿轮齿磨损模式
- 轴疲劳裂纹的位置和方向
- 异常的横向振动模式可能与扭转模式耦合
后果和损害机制
疲劳失效
扭转振动的主要危险:
- 轴故障: 疲劳裂纹通常与轴线成 45° 角(最大剪应力面)。
- 耦合失败: 齿轮联轴器齿磨损、柔性元件疲劳
- 齿轮断齿: 由扭转振荡加速
- 键和键槽损坏: 往复扭矩引起的微动磨损
扭转失效的特征
- 往往突如其来,灾难性,毫无预兆
- 断裂面与轴线呈约 45° 角
- 断裂面上的海滩痕迹表明疲劳进展
- 即使横向振动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,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。
性能问题
- 精密驱动中的速度控制问题
- 齿轮箱和联轴器过度磨损
- 齿轮嘎嘎作响和联轴器撞击产生的噪音
- 电力传输效率低下
分析与建模
设计过程中的扭转分析
合理的设计需要进行扭转分析:
- 固有频率计算: 确定所有扭转临界速度
- 强制反应分析: 预测运行条件下的扭转振幅
- 坎贝尔图: 显示扭转固有频率与运行速度的关系
- 压力分析: 计算关键部件中的交变剪应力
- 疲劳寿命预测: 估算扭转载荷作用下部件的寿命
软件工具
专用软件执行扭转分析:
- 多惯性集中质量模型
- 有限元扭转分析
- 瞬态事件的时域模拟
- 频域谐波分析
缓解和控制方法
设计解决方案
- 分离边距: 确保扭转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的偏差在±20%以内
- 减震: 加装扭转阻尼器(粘性阻尼器、摩擦阻尼器)
- 柔性联轴器: 增加扭转柔度以降低激励范围以下的固有频率
- 质量调谐: 增加飞轮或改变惯性以改变固有频率
- 刚度变化: 修改轴径或联轴器刚度
运营解决方案
- 速度限制: 避免在扭转临界转速下连续运行
- 快速加速: 启动过程中快速通过临界速度
- 负载管理: 避免激发扭转模式的条件
- VFD调谐: 调整驱动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扭转激励
组件选择
- 高阻尼联轴器: 耗散扭转能量的弹性体或液压联轴器
- 扭转阻尼器: 用于往复式发动机驱动的专用装置
- 装备质量: 精密齿轮具有严格的公差,可降低激励。
- 轴材质: 用于扭转关键轴的高疲劳强度材料
行业应用与标准
关键应用
扭转分析对于以下方面尤为重要:
- 往复式发动机驱动: 柴油发电机,燃气发动机压缩机
- 长传动轴: 船舶推进系统、轧钢机
- 大功率变速箱: 风力涡轮机、工业齿轮传动装置
- 变频驱动器: VFD电机应用、伺服系统
- 多体系统: 具有多台连接机器的复杂驱动系统
相关标准
- API 684: 转子动力学,包括扭转分析程序
- API 617: 离心式压缩机扭转要求
- API 672: 成套往复式压缩机扭转分析
- ISO 22266: 旋转机械的扭转振动
- VDI 2060: 驱动系统中的扭转振动
与其他振动类型的关系
扭转振动虽然不同于横向振动和轴向振动,但可以与它们耦合:
- 横向扭转耦合: 在某些几何形状中,扭转模态和横向模态会相互作用。
- 齿轮啮合: 扭转振动会产生变化的齿轮载荷,从而可能激发横向振动。
- 万向节: 角度偏差将扭转输入与横向输出耦合起来
- 诊断难题: 复杂的振动特征可能由多种振动类型共同构成。
理解和控制扭转振动对于动力传输系统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。虽然在日常监测中,扭转振动受到的关注不如横向振动,但在高功率或精密驱动系统的设计和故障排除过程中,扭转振动分析至关重要,因为扭转故障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。.
类别															
																	 
									 
									 
									 
									 
									 
						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