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滚动轴承中的剥落现象
定义:什么是剥落?
剥落 (小的剥落也称为碎裂、剥落或点蚀)是指由于滚动接触疲劳,轴承滚道或滚动体表面材料局部剥落、碎裂或断裂的现象。剥落表现为凹坑、坑洼或碎屑,表明有一块材料从表面脱落,留下粗糙的损伤区域。当滚动体经过剥落区域时,会产生冲击力,从而形成特征性的剥落。 振动 在特定 轴承故障频率.
剥落是轴承最常见且正常的失效模式,代表轴承疲劳寿命的终结。它与……截然不同。 穿 (逐步去除材料)或 点蚀 (腐蚀引起的表面损伤)。剥落可通过以下方式检测: 振动分析 轴承完全失效前几个月就会失效,因此它是预测性维护计划的关键目标。.
剥落的物理机制
滚动接触疲劳过程
剥落是通过渐进式疲劳过程形成的:
- 循环载荷: 每次滚动体经过滚道上的某一点时,都会产生赫兹接触应力(通常为 1000-3000 MPa)。
- 地下剪切应力: 最大剪应力出现在表面以下略微偏下的位置(通常深度为 0.2-0.5 毫米)。
- 裂纹萌生: 经过数百万或数十亿次循环后,微观裂纹会在次表面应力集中处萌生。
- 裂纹扩展: 裂纹平行于表面生长,然后向表面方向分支,并深入材料内部。
- 物料分离: 裂纹网络隔离了一块材料
- 剥落形成: 孤立的物质脱落,留下陨石坑或凹坑。
典型剥落特征
- 尺寸: 初始直径为1-5毫米,可生长至10-20毫米或更大。
- 深度: 深入硬化层 0.2-2 毫米
- 形状: 形状不规则的陨石坑,底部和边缘粗糙。
- 地点: 最常出现在载荷区的外圈
- 外貌: 初始时表面呈金属光泽,边缘锋利;持续使用后会变暗。
原因和促成因素
正常疲劳寿命
- 所有轴承都具有有限的疲劳寿命(L10 寿命 – 90% 轴承可承受此寿命)。
- 剥落是预期的报废失效模式
- 正确选择轴承可确保其在应用中拥有足够的使用寿命。
- 如果在计算出的 L10 寿命内或之后发生,则不属于缺陷。
过早剥落的原因
- 过载: 载荷超过轴承额定值会大幅缩短其使用寿命(寿命 ∝ 1/载荷³)
- 润滑不良: 膜厚不足会增加表面应力
- 污染: 颗粒物产生的应力集中点会引发裂纹。
- 错位: 边缘载荷产生高局部应力
- 安装错误: 安装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导致早期故障
- 腐蚀: 表面凹坑是裂纹萌生点。
- 材料缺陷: 轴承钢中的夹杂物
剥落振动检测
早期(微剥落)
中度阶段
高级阶段
- 剥落碎片直径大于10毫米,可能存在多处剥落。
- 极高振幅的故障频率峰值
- 多种谐波(4-8个或更多)
- 复杂的边带结构
- 升高的噪声基底
- 振幅:> 10 克
- 剩余寿命:数天至数周
严重/危重阶段
- 大面积剥落,多处缺陷
- 宽带噪声占主导地位
- 个别故障频率可能会被掩盖。
- 整体振动非常高
- 轴承发出可听见的噪音
- 高温
- 即将失效——需立即更换。
进展和继发性损伤
剥落生长
一旦形成剥落,剥落就会逐渐扩大:
- 剥落边缘的冲击载荷会产生高应力
- 相邻材料的疲劳速度更快。
- 剥落物向外和向内扩展。
- 指数级增长速度——小的剥落物几周内就能变成大片。
二次伤害
剥落产生的碎片会造成连锁破坏:
- 垃圾产生: 轴承内循环着剥落的金属颗粒。
- 三体磨损: 碎屑可用作研磨剂
- 二次剥落: 碎片颗粒会引发其他区域新的剥落。
- 快速恶化: 一旦出现多个剥落点,失效速度就会加快。
- 彻底失败: 最终轴承完全丧失承载能力
应对措施和纠正措施
检测到
- 确认诊断: 验证故障频率是否与轴承几何形状相符
- 评估严重程度: 根据振幅和谐波确定声级
- 加强监测: 根据严重程度,将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或每天一次。
- 日程安排替换: 计划在适当的停机时间内更换轴承
- 采购轴承: 订购替换件(请核对型号和规格)
紧急指标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立即关机:
- 振动幅度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翻倍
- 轴承温度迅速升高(单次轮班升高超过 5°C)
- 轴承发出可听见的摩擦声、尖叫声或粗糙感
- 存在多种轴承频率(多种缺陷)
- 润滑剂流失或可见污染
通过设计和维护进行预防
设计阶段
- 选择寿命额定值足够的轴承(L10 > 所需使用寿命)
- 提供适当的润滑系统
- 设计有效的密封
- 确保运行条件下有足够的冷却
安装阶段
- 清洁安装规范
- 合适的安装工具(防止安装损坏)
- 检查轴承间隙是否正确
- 精确对齐
运行阶段
- 振动监测程序及包络分析
- 润滑方案(间隔、用量、质量)
- 温度监测
- 良好的平衡性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动态载荷
剥落是轴承疲劳寿命不可避免的终点,但通过正确选择轴承、安装、润滑和状态监测,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轴承寿命,并及早发现故障,从而防止二次损坏,并进行有计划、有成本效益的维护。.
类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