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振动分析中的波特图
定义:什么是波特图?
A 博德图(发音为“bo-dee”) 是振动分析中用于显示机器振动响应如何随转速变化的专用图表。它由两个显示在共用转速 (RPM) 轴上的图组成:
- 一个 振幅图 (顶部),显示 1X(同步)振动的幅度。
- A 相位图 (底部),显示 1X 振动相对于轴上的时间参考的相位滞后。
该组合图提供了转子动态特性的完整图像,最常用于分析机器启动或关闭期间(瞬态条件)捕获的数据。
为什么波特图很重要?
波特图是识别机器的主要工具 临界速度临界转速是与转子固有频率之一相匹配的转速,导致机器进入 谐振 振动幅度显著放大。
波特图上临界速度的经典指标是:
- 振幅图中的明显峰值: 当机器的速度经过固有频率时,振动幅度上升到最大值然后减小。
- 相位图发生 180 度转变: 当转速经过共振峰时,振动信号的相位滞后总共偏移了180度。临界转速恰好位于相位偏移90度的转速处。
通过识别这些临界速度,工程师可以确保机器不会以这些共振速度连续运行,这可能会导致高振动、过早磨损和灾难性故障。
解读波特图
除了确定临界转速之外,波特图还可以揭示有关转子系统的其他重要信息:
- 放大系数(AF): 共振峰的“尖锐度”表示 减震 在系统中。尖锐的峰值意味着低阻尼和高放大倍数,这可能很危险。更宽、更平的峰值表示系统阻尼良好。
- 拆分临界值: 如果转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(各向异性刚度),它可能会表现出两个间距很近的共振峰,称为“分裂临界”。
- 系统变更: 比较随时间推移的波特图可以揭示机器结构的变化,例如轴破裂或地脚螺栓松动,这些变化会改变临界转速峰值的位置和形状。
- 平衡信息: 波特图对于柔性转子的多平面、多速度平衡至关重要,因为它显示了转子在不同速度下的响应,从而可以放置校正权重来抵消特定临界速度的影响。
数据收集
要生成波特图,需要以下仪器:
- 振动传感器(通常为 接近探头)来测量轴的振动。
- 相位参考传感器(转速表或键相器)在轴每转一圈时提供一个脉冲。
- 数据采集系统能够随着机器速度的变化跟踪 1X 滤波振动信号的幅度和相位。
数据几乎总是在机器的受控启动或滑行过程中收集,以确保其通过整个速度范围。